WFU

2017年4月30日

讀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閱讀閱讀再閱讀

心得:黃志生





你有過陪小孩子讀繪本的經驗嗎?用小孩的聲調、語氣講故事;孩子似懂非懂,咿咿呀呀,大人不厭其煩,一遍又一遍的帶他們領略書中的世界。

上一次有人像這樣手把手的帶你閱讀是甚麼時候?我自從上了中學以後,閱讀變成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,「讀書」跟「考試」逐漸地劃上等號;沒有人在乎你怎麼閱讀,只要把考試卷上的答案寫對就可以了。享受閱讀,竟然變成一件奢侈的事。

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的作者Mortimer J. Adler跟Charles Van Doren博覽群書,同時又是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者。大師寫這本書的初衷,就是要縮短我們這些迷茫的大人跟書本的距離。


主動閱讀


這本書所要傳達的核心概念,就是鼓勵我們當一個「主動的讀者」。就跟在學校上課一樣,你愈主動,學習的效果也愈好。

好的作者(特別是大師)寫書並不是要張揚自己的學養,而是真心希望把自己的想法跟見解傳遞給每一位讀者。一本好書從編排、設計、到內文都藏有作者的苦心,但讀者們卻經常視而不見。本書的目的就是教你如何從書本高效學習,捕捉作者的訊號,並且納為己用。


解剖一本書


迅速分析一本書的結構,可以幫助我們知道如何「料理」它。

  • 皮:拿到一本書,先看書名跟副標題,以及作者的序文,快速了解一本書的主題跟宗旨。 
  • 骨:研究目錄頁,理解這本書的基本架構,就像出發旅行之前要先看一下地圖。 
  • 肉:開始找幾個看來跟主題相關的章節來看。念個一兩段,特別是最後的兩三頁,通常會有摘要或說明。 

初步掃描完畢,你大概就可以知道這本書對自己有沒有幫助,需不需要更進一步的深入閱讀。


深入閱讀


不同的料理,有不同的吃法,吃牛排不會帶上筷子。

讀非文學類的作品,要經常保持警覺,不斷的問作者為什麼?審查作者的觀點有沒有理論的支持,抑或是他個人的觀點。好的非文學作品的立論清晰、結構完整、邏輯嚴謹,這些作者多少是個雄辯家,想說服你接受他的結論,以及他提議的方法。

比方說,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,心中的問題是「讀書太慢怎麼辦?」「我該讀什麼書?」「如何跟作者對話?」閱讀的當下就會更敏銳於作者所提供的解答跟回應。

閱讀文學則剛好相反,要讓故事貫穿我們,不要抗拒文學帶給你的想像。論說性作品是教給我們知識;文學則是創造出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體驗。小說沒有對錯,我們不該反對或贊成,而是喜歡或不喜歡。


說說結論


我很驚訝地發現,這些閱讀規則,看起來就跟寫作規則一樣,因為寫作與閱讀是一體兩面的事。

本書提到的最高層次 —— 「主題閱讀」,針對同一個問題,讀很多本書,分析每個作者的看法,最後建構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。這個過程,就跟我們平時撰寫醫學論文順序一樣。學習當一個好讀者,也同時在培養自己當個好作者。

無論你是甚麼樣的一個讀者,都可以在這本書中獲得寶藏。


特別感謝


萬維剛老師根據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的原則發明了「強力閱讀」心法,徹底改造我的讀書方法。

青年才俊Super Y在他的Yutube頻道發表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的精彩導讀。

台灣商務印書館非常用心的重新出版這本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。書的設計、排版、翻譯都是上乘之作,加上原本就豐富的內容,讓整個閱讀體驗十分愉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