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年7月21日

全球通史:從史前到二十一世紀

心得:黃志生




每個時代各自面臨新問題,渴望從歷史中尋求答案。

史學大師 Stavrianos 在《全球通史》從俯視的角度,重新詮釋歷史,這正是全球化時代最需要的眼光。


全球視角


把歷史按國家切割,會產生見樹不見林的盲點,忽略文明之間其實一直互相衝撞、影響。

舉例:七年戰爭、美國獨立、法國大革命,看似不相干,其實暗藏因果關係。

英國砸重本把法國趕出北美洲 → 法國存心報復,出錢出力幫美國獨立 → 動搖國本,壓垮法國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

經濟,歷史的主旋律


整個人類歷史,就像一部經濟史。

商人點亮了全球舞台。金錢的魔力,驅使商人橫越漫長的絲路、甚至甘願乘船繞過半個地球尋找香料。

在政治上,中產階級是改變專制政權的關鍵。中產階級知識水平高、生產力強,不願接受剝削型的統治。中產階級凝聚出夠強的經濟實力,就有跟政府談判的籌碼。


技術,生產的核心


遊戲「文明帝國」裡,玩家必須先掌握某種技術,才能生產進階的單位。

各大古文明都是從大河開始,慢慢擴張。掌握鐵器,才能開墾森林;結合獸力,才能提高生產。了解這個架構,就不難理解為何在中國,文明中心從關中,漸漸遷往江南;在西方,文明中心從中東、漸漸轉到歐洲。

技術不只提高生產,也改變了戰爭的面貌。最經典的例子,蒙古鐵蹄橫掃整個歐亞大陸,幾百年後,西方的船堅炮利粉碎古老文明,開啟殖民時代。


從殖民看見台灣


本書紀錄非常豐富的殖民歷史,美洲大陸、非洲大陸、印度、東南亞、玻里尼西亞。雖然台灣的著墨不多,但從其他殖民地可以看見自己,台灣也經歷過一樣的強權殖民。

帝國瓦解,殖民地一一獨立,有些逐漸富裕,有些卻貧病交加。台灣,真的很幸運。

大部分的強權都把殖民地當作原物料的供應地,刻意限制其工業、製造業的發展。殖民地發展的關鍵,是把利潤投入基礎建設,改善教育、醫療,進一步完成產業轉型。失敗的國家,獨裁者拿錢去買奢侈品,人民生活毫無希望。


醍醐灌頂的好書


我的中學歷史,中國史和世界史分開上。我一直很納悶,中國五千年來一直好棒棒,為什麼忽然被列強被打到生活不能自理。

傳統史學觀點喜歡用道德決定論解釋:政權腐敗導致衰亡。《全球通史》用技術、經濟發展為架構,描繪人類大歷史,提供我們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理解文明的潮起潮落。

作者特別強調歷史事件對今日的影響,加上動人的文筆,閱讀起來絲毫沒有教科書的陳腐味。可惜的是,本書只有簡體版,需要適應簡體字、人物地名的翻譯,印刷品質也大不如繁體書。

宋鴻兵老師給予本書極高評價,goodreads(4.65)、豆瓣(8.8)也廣獲好評。《鴻觀》反覆提到,建立起框架後、無論當前的國際情勢、過去的歷史事件,都能有更深刻的理解。

知其所以然,《全球通史》提供最好的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