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年3月3日

讀《優秀的綿羊》

心得:黃志生醫師




一群優秀、溫馴的綿羊


世界的變化愈來愈快,社會連結也愈來愈複雜,身後還有人工智慧在追趕著。如今,大部分(美國的)企業家表示批判性思考、溝通跟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比大學主修重要。而大學卻只教出了一群優秀的綿羊,順從地往同一個方向前進。

耶魯教授寫了一封長信給20歲的自己,同時也語重心長的批判當今美國高度商業化的高等教育。書裡說的雖然是美國,但台灣何嘗不是如此?文憑主義把人們對教育的認知變得狹隘、只看到眼前實用性;任何不能寫進成績單或者履歷表的事都無法引起興趣。大人總是叫學生相信自己有無限的可塑性,偏偏現實人生的選項是如此的有限,大家都做同樣的事;人們對於幸福只剩下一種定義 —— 錢。


高教危機


本書提到的兩大高教危機:

一、名校變成特權階級世襲的工具
首先是為富人階級打造的「多元入學標準」,再來是高得離譜的學費,直接讓農工階層的家庭吃土。高等教育商業化之後,開始讓學校把學生視為顧客,而顧客是需要被迎合被討好的,讓學生得到他想要的,最後鼓勵他們進入大企業,如此又能有一窩富裕校友可以捐錢給母校。

二、只重視研究而忽略教學
大學瘋研究,讓老師只能靠研究獲得肯定和晉升,不再需要教學上的好表現;當你教得好,還要被懷疑沒有盡到學者的本分。明星教授隨之誕生,他們有本事寫計畫、為學校爭取經費。


自由的種子

台灣的高等教育也面臨到類似的問題,何解?作者提出了對應這兩大危機的答案,人文博雅 (Liberal Arts) 教育跟心靈導師 (Mentor) 。Liberal Arts不是半吊子的通識教育,也不是叫大家要去輔修人文科學。它研究的不單是知識的主體,還有知識形成的過程;最重要的是與之辯論。它要成就的是生命的省思,我和群體的關係,建立堅強的自我,最後成為一個真正獨立思考的自由人。

學生想要得到良好的人文博雅教育,則需要遇見好的老師;這不是句廢話,這是我們扭曲的高等教育中最缺乏的一部份。學生真的想要的,是來自課堂上的挑戰和關心;但這都得花時間、花心力,這些用心教學的教授並不受到學校的重視。「學校評鑑」看重的是有多少篇論文、寫出多少計畫、申請到多少經費 (數據不是真的沒有關係),至於教學?只要把教學紀錄呈現的漂亮精美就行了。

想打破這盤根錯節的結構並不容易。首先大學要能調整方針,把重心再次放在學生上面,並且能夠讓認真教學的老師能夠「真正的」感受到被重視。台灣投入教育的經費並不少於其他先進國家,但成效卻不如預期;中央主管機關應該停止再用陋規來綑綁學校 (不要再評鑑、也不要再下指導棋了),專心思考如何更理想的分配這些資源、提升教育品質。

最後,家長們逐利的心也需要改變,我們的孩子,從小就被各種網子勾纏著飛不起來。不符合傳統價值觀會被視為無用、不切實際。

「你學那個要幹嘛?」
「與其尋找自我,不如找一份工作實在」

我們需要給老師跟孩子們多一點的時間跟空間,閱讀、思考、慢活、促膝長談,等待自由的種子發芽茁壯。


師者,傳道、授業、解惑也


「這個老師改變了我的人生」

這是學生在描述他們最喜歡的老師時,最常用的一句話。

我們曾經是世界最尊師重道的民族,如今這個職業卻黯淡無光,甚至流浪街頭。在這迷茫的時代,更需要好老師來引導我們的孩子。改變,讓我們一起營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,讓教育這個職業再次偉大。